close

上週末Gem又突發奇想的來了個旅遊,
此行的目的是要去看會發光的小小菇,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這種會發亮的蕈類實在是令人感到好奇,
所以探聽好了地點和路線之後,
整理了簡單的行囊之後我們在禮拜六中午就出發前往東山!

(
因為存在手機裡的照片整個無法讀出來,所以此篇無照片!!)

坐火車到了新營之後,
我們準備租機車出發,
沒想到新營的租車店還真貴,
我們約莫下午一點多到新營,
當天晚上10點前還車算一天,500新台幣...
哇勒...會不會太貴了點...
況且,不是到隔天一點才算24小時嗎?
所以依照這種算法租到禮拜天就算兩天了,
老闆很有良心的算我們900...

找了一下路,
我就說我們兩過人的方向感是不至於迷路的...
只是遠到我們懷疑是走錯了路,
停下來問人還那麼巧的問到了老闆王大哥,
是十方源的老闆,
就是這次要帶我們去看螢光蕈的大哥,
所以我們在下午三點左右到了十方源,
因為時間還早所以我們就品嚐了當地的東山咖啡,
雖然都是東山咖啡,
但是因為烘焙的時間和沖泡的手法不一樣,
所以這裡大大小小的咖啡店賣的咖啡喝起來還是會不一樣...
為了證實我們喝了十方源和優香這兩家,
的確是不一樣的味道,
以前對於黑咖啡我是敬而遠之的,
但是為了品嚐咖啡最原始的味道,
我就喝了兩杯黑咖啡,
這兩家都是自家種的咖啡豆但是味道真的是不一樣,
有空就自己來品嘗一下唄!

此行很巧的又碰上咖啡節的開幕,
所以我們喝過咖啡之後就去湊湊熱鬧,
地點在孚佑宮仙公廟,
這間廟真的很大,
蠻多進香團來參拜,
逛了一下之後我們回十方源,
吃了他們的小火鍋,
十方源的餐點全部都是素食,
小火鍋的菜也都是自己種的,
和外面餐廳賣的小火鍋真的很不一樣,
本來我們想要一人點一鍋,
但是王大哥很有良心的建議我們兩個吃一鍋就夠了,
果然份量非常的充足......
兩人都吃的飽飽飽~~~~~~~~~

終於等到天色暗了,
王大哥戴上頭燈帶我們去看螢光蕈了,
不過出發前王大哥說這幾天都沒有下雨,
可能數量不會那麼多,搞不好看不到...
帶著一絲希望我們還是出發了...
這條山上小道真的非常的昏暗,
沒有頭燈是伸手不見五指,
終於...
總算...
在王大哥很有經驗的帶領之下看到了很多生禽猛獸.......
是很多生物,
當然包括螢光蕈囉...
還有螢火蟲的幼蟲,
原來幼蟲也會發光勒,
如果在野外看到屁股兩點亮亮的搞不好就是螢火蟲的幼蟲囉...
親眼看到螢光蕈的時候真是令人興奮,
小小一朵,比香菇阿,杏鮑菇阿...都還要小ㄟ...
比小拇指的第一指節還小,
所以沒用單眼相機是拍不下它的特別...

 

晚上的民宿我們來到王大哥介紹的『美芳庭民宿」,
民宿老闆也是個很豪爽的大哥,
常常和朋友歐多賣騎著就南北跑透透,
本來是高雄人,
爲了岳母想回東山老家住的心願,
和老闆娘就回娘家重新裝潢開起了民宿,
這裡的民宿真的很有家的味道,
老闆和老闆娘整個很親切,
因為晚上我們頗晚才到這裡,

盥洗過後已經是10點左右,

我們還聊到快12點,

話匣子一開真是沒完沒了

還順便詢問了一下隔天要去曾文水庫的路線,

是一條私房路線,

當地人才知道的呢……

 

隔天走了一趟曾文水庫之後,

沒逛多久我們就往民宿老闆指引的路線回家,

除了地圖標錯的小凸槌之外,

還算是很順利的回到了新營

 

關於螢光蕈的照片,

我會再放到相簿裡面,

想要看看的人就去相簿裡面尋找一下囉

若是照片還不過癮的,

就自己來東山一探究竟唄~~~

 

目前在台灣仍未有關於螢光蕈的研究報告,它的存在也只是零星的被一些從事夜間田野調查活動的人們所發現而記錄過,在國外,也極少有關於螢光蕈的研究;在P.J.Herring(1978)的文章中也僅提到能夠發光的真菌目前只被鑑定出有9屬42種之多;在北美地區,有二種有名的螢光蕈被記錄:一種是奧爾類臍菇(Omphalotusilludens),其英文名jack-o-lantern是「磷火」或「鬼火」之意;另一種是蜜環菌(Armilleriellamellea)。

其發光機制一般被認為與螢火蟲相同,亦是利用蕈體內的螢光素(luciferin)、螢光酵素(luciferase)、ATP及氧的化學作用而產生光,由於此一氧化反應所產生之能量有98%以光的型式釋放出,僅有2%的能量是轉變成熱能,因此其發光也稱之為生物性冷光。在筆者所觀察到之螢光小菇(Mycenachlorophos)發光,主要是由子實體所產生,並且以蕈傘所產生之光最強,但不知其菌絲體是否會發光。目前,螢光蕈發光的目的尚不清楚,但一般被認為發光是為了散播孢子而吸引一些夜行性動物(主要為昆蟲)前來取食,經由這些動物的取食將孢子吃入,並隨著排泄物的排出而散佈至較遠的地方,或者經由孢子黏附在這些動物的身上而傳播至遠方。

在屏科大所發現的螢光小菇,其子實體幾乎都是由腐爛的竹片或竹葉堆中長出,是相當型的腐生真菌,但是也曾經觀察到螢光蕈是從闊葉樹的樹幹基部之樹皮上冒出的;在夏季連續下雨的夜晚,就會有數量頗多的螢光蕈子實體冒出,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象。

資料來源:http://yunol.stes.tc.edu.tw/0703/Mycena-chlorophos_Frog/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番麥 的頭像
    番麥

    番麥看世界

    番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